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即将消亡的壮族火草纺织技艺,你可能再也看不到了!

[复制链接]
查看3383 | 回复0 | 2020-12-16 08:07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丘北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
《火草纺织技艺》
1.png

火草
壮族是丘北县最古老的民族之一,丘北县境内壮族源于白越族群, 分为侬支系、沙支系、土支系,占全县人口的30%。
壮族多居住在水资源较好,气候温暖,土地平坦而较肥沃的河谷区和坝区,从事农业生产,主要种植稻谷、玉米,相比其它民族,农田耕作技术比较进步,普遍使用铁制生产工具、牛耕、水田三梨三耙,栽培管理施用肥料,粮食产量较高。
明朝初期,丘北县就有人制作火草被,当时由于西部没有棉花,而要抵御冬寒,就必须有保暖的东西,于是,聪明勤劳的壮家妇女就在山上发现了“火草”,壮语叫“满尾”的一种植物当棉花用。
2.png

生长在野外的火草
小西笼上寨村、壮语(剥溪刀)。意为被山环绕的地方。行政辖区划辖属丘北县平寨乡,全寨均为壮族的黑沙支系,现有46户人家,共250余人。
火草,一种草本植物,多生长于土山,有些石山也有,火草在春天发芽,冬天落叶,一般在秋天采摘火草叶,这个时候是火草的成熟期,被采摘所需的部分长得又白又软又厚,最适合用于做火草被子。
3.png

火草线
八月份,勤劳的壮家妇女背上背箩到山上去采摘火草叶,采回的火草叶用水漂洗干净后装在簸箕里。然后趁水气未干透,从叶片根脚往下剔,剔时要小心,用力均匀,尽量把像棉花的部份完好的剔下,把剔下的叶片一张接一张的在大腿上搓成线,火草线的粗线要尽量均匀,织出的火草被才平整,要搓够一床火草被约需要十多箩火草叶。把搓好的线随意地放在筛子里,然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。等干透后,才把火草线裹成线团。
4.png

火草线团
织火草被时,用麻线为经线,用火草线在麻线上来回穿梭,但是由于火草线不牢固,聪明的壮家妇女在织火草被时,穿三四次火草线就穿一两次麻线,这样织出的被子就又暖和又牢固,不轻易破损。织火草被用的麻线,也是采用本地自己种的贮麻。
5.png

张晓兰教徒弟织火草布
制作火草被的工序更是复杂,一般要经过砍麻—剔皮—去外皮—捻线—搓线—煮线 (用草木灰)—洗线—晾干等十几道工序才能上架使用。要织一床火草被,工时无可计算,时间大约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。
6.png

清洗煮透的麻线
在云南山区少数民族中,手艺是每个个体的生存技能,是个人的立身之本,如没有掌握各自的手艺,就不能婚嫁,纺织是壮族女性必须具备的手艺。
丘北县小西笼村火草被是采用纯天然植物经过传统工艺精纺而成。一直延续着历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,是人类早期护身御寒的生活用品(被子)的渊源流变历程的一个实例。它不仅是实用工艺品,而且是壮族传统文化的载体,同时也是壮族的显性的符号,它体现了壮民族的祖先的智慧。

火草工艺品

火草被象征着壮族悠久的历史,心灵深处的情感,还是壮族历史文化的传统符号,也是壮族相互认同的标志。目前,何美芬的女儿张晓兰到外地,把小西笼的火草被向中外客商推介、推销,淳朴传统的工艺,博得客商的关注和青睐,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销售空间。提升了市场开发利用价值与研究空间。
7.png

何美芬教徒弟织火草布
以前,火草被作为嫁妆及生活必须品,丘北县壮族村寨几乎家家都有民间自制的织布机,家家的妇女都会织火草被。
近年来,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大量的棉制品及丝织品拥入市场,壮家日常用品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嫁妆、被褥大多改为棉被和丝织品,使用火草被的人越来越少,当地大部分妇女都不再织火草被。
8.png

火草被
现在小西笼村仅有何美芬、张晓兰还在织火草被,懂得并掌握火草被制作工艺。由于火草被制作工艺繁杂,要付出许多劳动力,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制作工艺,因而,在很大程度上有失传消亡的危险。

火草纺织技艺流程之穿线

目前丘北县已经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,建立了壮族火草被制作工艺档案,制作了音像制品,并根据《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》的要求,对丘北壮族火草被及传承人进行保护,列入省、州级保护名录。
9.png

省级传承人何美芬授徒传艺
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加以重视,促使民间艺人、传承人举办培训班,培养接班人,不断提高织布技术和审美意识。使织出的火草被更有民族特色和艺术内涵。加大宣传力度,打开销路,使之成为当地壮家人的一项经济收入,继而进行动态的保护。
10.png

火草工艺品
供稿:丘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
法律顾问:冯在照
编辑:马娇 汪娇
副主编:刘贵仁 邓三凤
主编:刘飞

免责声明

1.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
2.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
上一篇:“壮族三月三”的非遗记忆 | 壮锦
下一篇:妙手生花! 带你领略广西"指尖技艺"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×本站发帖友情提示
1、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、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。
2、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、法规、条例的行为,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。
3、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,转贴请注明来源,否则文责自负。
4、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,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、丢失、被盗或篡改,本论坛概不负责,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